坚持“科技兴交” 坚持“人才强交” ——交通科技工作会议回顾

发布日期:2005-11-29

坚持“人才强交” ——交通科技工作会议回顾     文章摘自:《中国水运报》
        
   
    备受交通人关注的交通科技工作会议已经落下了帷幕,与会代表怀着喜悦的心情而来,带着光荣的任务离开了会场,各自回到了工作单位,总结“十五”科技成果,规划并实施“十一五”交通科技的蓝图。

                                                一

    会上,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对“十五”期间交通科技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经验,做了十分准确的概括:
    ——坚持“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强化科研基础条件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交通增长方式的转变。
    ——坚持科技工作面向交通建设主战场,围绕交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依托公路水路交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开展研发活动,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交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坚持以开放的姿态发展交通科技事业,加大科技资金投入,集中有限的政府资金解决交通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交通科技领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交流,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为交通发展服务。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打破行业与区域界限,吸引全社会优势科技力量参与交通重大研发活动,保证交通科技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依靠广大交通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拼搏精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一切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二

    翁孟勇副部长的讲话,赢得了全国交通系统科技工作者代表的热烈掌声,也启发了与会者更多的话题。
    交通部长江口航道局的代表说,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要依靠科技创新。他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已全部完工。2005年6月16日通过了交通部组织的交工验收,并已按10米水深开始试通航。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成功治理,谱写了世界大型河口治理技术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河口航道治理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交通部领导的关怀下,上海航道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从1958年就开始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开发的研究工作。40余年来,一大批专家和学者从河口及海岸动力学、河口地貌学、水文学、环境生态学等不同学科及专业角度,采用现场测验、数值模拟、卫星遥感图片分析、室内数、物模试验等手段,进行了长期的联合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基本掌握了长江口的发育模式,各河段及汊道的河床演变规律和稳定性及河口拦门沙的形成机理;二是得出了在长江口总体河势稳定的条件下,即使上游南支河段尚未完全得到控制,也可以先期选择北槽实施拦门沙航道治理,而不会影响长江口稳定的分汊格局和邻汉的河势稳定性这一重要结论;三是提出了整治与疏浚工程相结合的基本治理方案,科学地界定了整治建筑物各部位及航道疏浚工程的设计功能),提出了整治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方案(包括分流口、南、北导堤及丁坝的平面布置、长度和堤顶高程等)。
     内蒙古交通厅的代表说,实现交通科技发展,必须走开放式路子。他说,“十五”以来,他们摒弃以往“项目、资金不出系统”的狭隘科技管理观念,摆正科研工作的发展位置,积极转变科研理念,按照“搭建交通行业与院、校合作交流平台”的工作思路和“面向需求,促进创新、培育特色”的工作原则,积极吸纳人才和外界资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利用近年来交通建设任务多,科研项目易有依托工程支持的优势,积极和国内外科研院校合作,现在已有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长安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近30家科研院校和当地各级交通部门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形式的合作,不仅使项目得以高质量地完成,也使科技人员在科研思路上、在基础理论上、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实现了先进理论和技术的有效引进。
    江苏省交通厅的代表在谈及科技成果的推广时说,为加强技术信息交流,加快成果应用推广,他们每年都发布一批本年度省交通科技优秀成果,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提高科研成果的共享水平。此外,他们还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经济效益明显,应用前景良好的成果列入年度技术推广计划,加以重点推广,从资金上对推广项目给予一定的扶持,并积极协调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必要的资金配套,由此调动技术输出、输入双方的积极性,同时也培育和扶持了技术服务市场。
    吉林省交通厅代表在会上发言时特别强调,要加大投入,确保科研发展的需要。他们始终把建立多层渠道的经费投入体系作为保障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十五”期间,全省交通科技投入达8312万元。为统筹考虑科技工作,规定工程建设费中的科研实验费由省交通厅统筹安排。省交通厅每年提取各项交通规费的1.5%以上,用于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各市州交通主管部门在所掌握的经费中按不低于2%的比例提取资金,可在本地交通建设重点基建项目中列支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结合项目开展的科学研究,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列入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为解决技术难题和增加工程技术含量而开展的技术创新工作。
    近日,国外一家专业杂志评论:“振华港机的创造代表了新一代集装箱机械发展方向。”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说,他们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之所以连续6年高居榜首,其原因甚多,其中一项就是构建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      
    上海市得天独厚有近260家科研所和数十所高校,它们人才济济,又储存有大量信息和科技资料,振华港机产品的技术进步、更新换代与它们的贡献分不开。例如GPS是与一家专业公司合作引入到振华港机的场桥定位技术中;超级电容也是同样请专业厂生产,振华港机加以软件充实,现在成了举世闻名发展场桥的新亮点。交大、同济、海院都是他们发展科技的同盟军。降低噪音设计,大型钢结构疲劳设计,用振动法消除焊接应力等等数十项高科技应用成果,都有同盟军的汗水。最近在上海市经委、教委、科委的支持下,振华港机与同济大学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为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产学研的更加密切结合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

    5年来,交通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交通事业发展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交通科技还不适应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翁孟勇副部长对此作了如下概述:
    一是交通科技整体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需求。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不足,许多重大工程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还较为薄弱,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和绿色交通技术研发也相对滞后;适用的科技成果未能及时纳入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
    二是交通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仍显不足。交通科研院所技术储备不足,科研基础条件仍比较落后;科技队伍存在着高层次人才不足、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不同区域交通科技力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技术开发与实际需求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成果有效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水平还要提高。
    三是交通科技管理还不能满足行业科技进步的要求。政府交通科技管理职能需要转变,行业科技管理方式、政策有待完善;交通科技资金投入机制需要调整,还没有形成多元化、持续增长的投入渠道;开放、高效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   
    部领导的指示精神,为总结“十五”,规划实施“十一五”指明了方向。与会代表们个个精神抖擞地领下了确保“十一五”交通科技规划圆满完成的光荣使命,决定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未来的五年,施展鸿图大志,为交通事业大发展再作新贡献。 
留言反馈
Baidu
map